天氣轉涼,流感已提前 “上線”!中國疾控中心最新監(jiān)測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全國流感活動呈快速上升趨勢,南方省份病毒檢測陽性率持續(xù)走高。
與去年以甲型H1N1為主的流行態(tài)勢不同,2025年流感季“主角”換成了甲型H3N2,目前檢測占比高達95%,傳染性、癥狀強度都有特點,它甚至能引發(fā)肺炎、腦膜炎、心肌炎等嚴重的并發(fā)癥,甚至危及生命。
預防流感不僅是對個人健康的有力守護,更是構建公共衛(wèi)生安全堅固壁壘的關鍵所在。流感是什么?如何預防?出現(xiàn)流感癥狀怎樣科學應對?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與流感相關的內容吧。

一、流感≠普通感冒
流行性感冒,簡稱“流感”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它具有傳染性強、傳播速度快的特點。
與普通感冒相比,流感患者往往會出現(xiàn)“一痛、二燒、三乏力”等全身癥狀。體溫可達39-40℃,常伴有咽喉痛、干咳、鼻塞、流涕等。

在流感流行的季節(jié),如果家里有過或者接觸過流感癥狀的人,家長就應該高度警惕,您的孩子很有可能患的是流感。
劃重點:嬰幼兒、孕婦、老年人、患有慢性基礎疾?。ㄈ缧姆渭膊 ⑻悄虿?、免疫抑制等)的人群感染流感后更易發(fā)展為重癥,需要重點防護。
5歲以下兒童是甲流高發(fā)人群,嚴重情況下可并發(fā)肺炎、腎衰竭、敗血癥及多器官損傷,甚至導致死亡。一些青年人感染流感后也可能出現(xiàn)心肌炎的風險,尤其是勞累后和熬夜,甚至做劇烈運動,可能誘發(fā)心肌炎加重。

二、當前流行毒株
我國流感流行毒株目前以甲型H3N2亞型為主,伴隨乙型(Victoria系)、甲型H1N1亞型共同流行。
在臨床癥狀上,甲型H1N1、H3N2和乙型流感的癥狀相似。
首都醫(yī)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(yī)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(yī)師李侗曾介紹:“總體來說甲型H1N1、H3N2還有乙型流感的癥狀都是相似的,在呼吸道的癥狀方面,就是咳嗽、咽痛,全身的癥狀會有發(fā)熱、頭痛、肌肉酸痛、關節(jié)痛還有明顯乏力。

三、流感流行病學特征有哪些
(1)傳染源:流感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是季節(jié)性流感的主要傳染源。
(2)傳播途徑:流感病毒主要通過感染者打噴嚏和咳嗽等產生的呼吸道飛沫傳播,也可經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。在特定場所,如人群密集且密閉或通風不良的房間內,也可能通過氣溶膠的形式傳播。

(3)流感7日癥狀:
第1天:打噴嚏、流鼻涕、咽痛、渾身乏力,部分患者出現(xiàn)腹瀉、嘔吐、肌肉酸痛、眼睛發(fā)紅,開始低燒。
第2天:高熱,體溫達39℃以上,身體疼痛。
第3天:反復高熱、鼻塞、流涕、咳嗽,食欲差。
第4天:反復高熱、鼻塞、流涕、咳嗽,食欲差。
第5天:高熱好轉,鼻塞、流涕、咳嗽。
第6天:體溫正常,肌痛頭痛咽痛正在好轉,身體虛弱。
第7天:體溫正常,肌痛頭痛咽痛明顯好轉,全身癥狀明顯減輕。
四、科學預防流感不要慌
(1)接種疫苗——最有效的預防手段
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經濟、有效的手段。流感疫苗能顯著降低重癥和死亡的風險。
推薦6月齡以上且無接種禁忌的人均應接種流感疫苗,尤其兒童、慢性病患者、孕婦、老年人等。

(2)保持良好的個人衛(wèi)生習慣
勤洗手,在接觸公共物品后按“七步洗手法”清洗;咳嗽、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,紙巾丟棄后立即洗手。
避免用手觸摸眼、鼻、口;均衡膳食,多攝入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;適度運動,保證充足的睡眠,增強免疫力。
(3)營造安全環(huán)境
每日開窗通風2-3次,每次約20-30分鐘。定期做好門把手、鍵盤、手機等高頻接觸物品表面的清潔消毒。
在流感高發(fā)季節(jié),高風險的人群盡量減少前往人群密集、空間密閉的公共場所,前往時建議科學佩戴口罩。

五、出現(xiàn)流感癥狀怎樣應對
(1)及早就醫(yī)
若出現(xiàn)持續(xù)高熱、呼吸困難、嚴重嘔吐、精神萎靡或腹瀉等跡象時,請立即就醫(yī)。高危人群感染后建議盡早就診。
中國疾控中心專家提醒,若出現(xiàn)39℃以上高熱且退熱藥物效果不佳,或出現(xiàn)劇烈咳嗽、呼吸急促、胸悶、憋氣等嚴重癥狀,以及劇烈頭痛、頻繁嘔吐等情況,應及時就醫(yī)。
(2)居家休息
患病期間盡量居家休息為主,避免前往公共場所或與他人近距離的接觸,直至癥狀基本消失。這既是保護自己,也是保護他人。
(3)規(guī)范用藥
流感治療的核心是抗病毒治療。在醫(yī)生指導下盡早規(guī)范使用奧司他韋、瑪巴洛沙韋等抗病毒藥物,請勿自行用藥。
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在發(fā)病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佳。但需注意,奧司他韋是抗流感的,對普通感冒無效。

醫(yī)療健康小貼士
預防流感,記住順口溜
流感季,要牢記;
勤洗手,習慣好;
多通風,要防寒;
不聚集,戴口罩;
勤鍛煉,打疫苗;
防流感,要趁早。
